close
下學期第一場設計
澆鑄

 Casting-1
下一張(熱鍵:c)











下一張(熱鍵:c)





我們在兩組清單中各挑選A.B兩位建築師
分析其作品在進行形式、型態轉化
由A至B。

AB分別是兩組不同時代的建築師

A可以說是20th出生的建築師
B我姑且稱為當代建築師好了

我選A
Le Corbusier
1887~1965

馬賽公寓
法國.法賽
1946~1952

回上一層(熱鍵:b)



B則是
Herzog & de Meuron
2003
Prada Aoyama Store

日本東京青山區

下一張(熱鍵:c)









我為什麼選擇可布呢?
可布的創作剛好跨越了一戰至二戰
它的作品豐富的形式出了20th人類精采的歷史
馬賽公寓在『烏托邦』喩為被實現片段的烏托邦(obus)

內涵之深

至於B呢...
其實我感受到的當代都是差不多的....

整場設計都是以可布當我的主角


回到題目
這是2/25~3/13
17天很快速的設計
重點是澆鑄本身的訓練
所以弄個形式的轉化..


其實根本沒有進入到形式....
只有型態而已

這樣的東西本來就是很讓我反感的

所以一開始是希望以時代的軸線做
不過這樣超大
也容易像在詮釋歷史
後來我以工業化、模組
做為原則

在模組的原則下

從置入在集體之下的個人到當代的個人主義

這又是個抽象的軸線了
如果要作完這類似論文的東西
我可能需要很長時間.....

所以在3/10我將我的軸線定案為

建構在模組的原則
從框架到介面

終於比較建築了
在可布我的關鍵為
"置入"框架
Herzog & de Meuron則是
隱匿無形的"介面"


從框架如何到介面呢?
3天之後就要正評了
在2天後要收模型的情況下
水泥似乎不會這麼快就凝固

於是我用了之前花了大半時間的實驗模
湊成我的正模(只有水泥的部份)

所以只能稱之為概念






回上一層(熱鍵:b)






A.
    建立在模組大框架下,強調群的狀態,以及個人的存在。
    螺絲獨立置入在個標準化的模組,在透明的量體下。感受到彼此的關聯

2-
模組繼續著置入的觀念。螺絲在框架中已不受到太多的限制,
而透明的架構則消失了標準化的狀態,拉長自身的基座,離地心地發展。

3-
螺絲逐漸的脫離”置入”
無法負荷的框架,失去自身的狀態。

4-
脫離框架後的螺絲,假水泥的樣貌出現,極劇的膨脹,不斷逼近自身的極限。

5-
膨脹泡沫後的水泥,重新在殘破模組下,摸索自身的型像。

6-
逐漸成長出片段的結構,而內外的介面也隨之清晰。

B.
完整的矩形下,純粹的結構隱匿於自身的皮層,逐成表現性極強的個體。
穩固的基座使皮層看似堅強,而其基座成了另一個介面。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張(熱鍵:c)


 下一張(熱鍵:c)      下一張(熱鍵:c)
 
下一張(熱鍵:c)      回上一層(熱鍵:b)

回上一層(熱鍵:b)      下一張(熱鍵:c)
         
下一張(熱鍵:c)     下一張(熱鍵:c)




      下一張(熱鍵:c)


    回上一層(熱鍵:b)



特別感謝KID協助攝影
以及大家的幫忙



下星期四還有

Casting2

就是賦予其機能



然後我做

給蝦子的馬賽公寓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ger00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